找到相关内容96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环境保护的思想资源

    ,而业力论的三世轮回、因果报应这一套人生观准则,又建立在缘起性空的哲学基础之上。换言之,这两者在理论上是“空有不二”,在实践上是“悲智双运”,在方法上则生发出佛教的中道智慧。牢牢地把握住这两点,基本上...都是“我执”的表现。只有无我论,才能破除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如实的心态对待自我和世界。   业力论以缘起论为哲学基础,并注入价值论的因素,偏重于生命主体的升进和精神生活的升华,由此构成佛教人生观和...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5384630.html
  • 佛教哲学中的自由与必然问题

    ”论的因果律,是佛教宗教的理论基础;二曰“无作者义”,“无有情义”,即“无我”论,是佛教人生观的哲学基础。“业报”与“无我”,就形成佛教全部教义的两大支柱,都统一在“缘起”说里。  “业”指以“思”为...佛教哲学中的自由与必然问题  杜继文  自由与必然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不论是在社会的实践还是人生的实践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问题。严格讲,佛教哲学并没有把自.由与必然联系成...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9501484781.html
  • 佛教的仪礼、习俗及其禁忌

    由定生明,得于证悟的智慧。慧学主要阐明的是佛教人生观和宇宙观,内容极其丰富。通过修慧,使人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人生,破除迷信,增长智慧。也称熄灭“痴”毒。  戒、定、慧三学包括念住、四正勤、四...  (本文是应中央统战部之邀,由中国佛学院圣凯、达照等几位研究生写成,后经过徐玉成同志修改,传印法师审定,本刊发表以征求意见。)  第一章 佛教概况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5340013.html
  • 佛教的根本思想

    译者附记  水谷幸正,文学博士、教授,1928年生,1979年起任日本佛教大学校长。著有《佛教概论》、《善导大师的本愿》、《如来藏和信》、《中国佛教的开展和净土教思想》等。本文系演讲记录稿,从佛教的缘起谈到佛教人生观,通俗易懂,颇有新意。译者在佛教大学进修期间,曾蒙水谷校长谆谆启导,因以译出,聊酬殷重之意。本文原载《水谷幸正校长的佛教人生观-一生生相续》一书(1984年佛教大学发行)。原书由...

    水谷幸正著 姚长寿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0340632.html
  • 近代佛教制度变革研究综述

    佛教现代化道路的抉择》 博士  徐峰:《南京国民政府宗教政策研究(1927—1937)》 硕士  黎文松:《北传佛教戒律之研究 》 硕士  金小方:《佛教与人生—太虚佛教人生观解析》 ...近代佛教制度变革研究综述   中国佛教[1]研究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以来在可以查到的期刊上已经有一万七千多篇成果,如果再加上会议论文,也就是两万篇左右,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佛教教理、佛教经济研究上,涉及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645833.html
  •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1)

    不论失意、受难,还是高位享禄者,都不过是受业牵制的演员,受的是苦苦、坏苦、行苦,总之无不是苦。  他们是有理智的,他们帮助你,不从感情生活上帮助,是要你树立起佛教人生观、坚强的意志。不要做一个懦弱的待...,需充分了解多欲之患,不但随业受苦,修行也上不了路,“淫障根本智”,纵勤苦修行而不生智,佛教福智二足,不能缺一,欲了生死,成佛道,犹必须有空性智慧,如自己生不了定解,等于自己甘心受轮回苦,不愿出离,也...

    智敏上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5246536.html
  • 禪宗典籍550種提要(1)

    》  140. 《避世厌世,还是入世益世?——佛教人生观辨》  141. 《只有断除身见,方可契入正定——谈佛教禅定与其他外道的一个根本区别》  142. 《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的几个特点》  143....届全国代表会议开幕式上说新中国佛教史上历史性转折已实现》  851. 《赵朴初谈佛教文化》  852. 《怎样认识佛教徒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853. 《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  854. 《早期...

    吴言生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5446669.html
  • 僧教育制度之建立(下)

    为教材。  十三岁至十五岁:  (一)加深前项之学行,并加强重要经典背诵。  (二)佛教人生观之启发,圣弟子行谊之熏陶。  (三)进学各类梵呗及法器等。  (四)受持五戒。  (五)正学沙弥律仪,及...  僧教育制度之建立(下)  ——佛教僧伽人才之培养与现代僧教育之理念与学制   法藏法师   肆、理想之佛学院学制及其教学目标  一、学制设计的基本考虑  二、僧教育的基本分类  三、佛学院之完全...

    法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2446728.html
  • 阿含概说(2)

    。古代印度哲学,即倡导此说;这与吠陀时代的「常我论」相似,到佛陀时代,才舍去极端唯物实在论,加以改造成为佛教人生观。依业而有轮回,为佛教人生观的重要的教义。要离开业,就无法说明人生种种的差别,甚至不...说善恶因果报应,决定人生向上努力善的行为,建设合理的人生观。 十、现世主义──三世因果 所谓现世主义,即是无过去无未来,只认现世实有。「彼人愚惑欺诳世间,说有他世,言有更生,言有善恶...

    东初老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3647205.html
  • 佛教道德体系及其主要内涵

    众生,从本质上来讲,这完全是由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决定的。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这个问题,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佛教世界观认为,整个宇宙世界都是在“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的...原因,促进佛教提出了寂静的、妙乐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念,并要求人们通过修行来进入涅般木      境界,从而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  再从佛教人生观来看,它是在佛教世界观的统摄下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佛教...

    李华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2948234.html